隐秘的入口

公共艺术干预

数十年前,翠光岩(亦称瀫波岩)水潭曾被人工抽干,短暂显露出一道被砖石封砌的石窟洞口,揭示了一段因物理阻隔而长期无法触及的未知历史。如今,这一人工开凿的矩形石窟入口依旧静卧在潭水深处,仅有一小部分探出水面,神秘幽深,难以轻易靠近。

作品《隐秘的入口》正对石窟洞口设置,于水下构筑出一个圆形入口,以艺术装置回应这一被封存的空间。两个入口,一个真实,一个虚构,在水面之下遥遥相望,仿佛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。

潭水的存在让这对入口更添神秘与遐想,令人不禁联想到同样谜团重重的龙游石窟。无论是回望历史、探寻地质,还是放眼更为漫长的时空维度,这两个入口仿若是这片连续地层中的两个“标点”——静静伫立,默默回应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故事。

隐秘的入口勘探

声音表演

隐秘的入口勘探以此为背景,通过声音作为媒介,将那片被封存的空间再次“显影”。

艺术家操控一艘搭载水下麦克风与金属结构装置的轻舟,在潭面缓缓移动,持续采集深水中的声波信号:封砌石壁在水压下产生的低频振动、麦克风与金属支架之间的摩擦与碰撞、水流穿过砂岩缝隙与淤泥层形成的复杂声纹。这些原始声音通过传输系统同步至岸基音响阵列,声音艺术家在现场对其进行实时解构与重组,将零散的声波片段重新编织成一场具有空间叙事性的声景。

这不仅是一组装置的运作,更是一种“听觉考古”行为的发生。装置系统包括可移动水上平台、垂吊入水的多点麦克风与声学支架,在移动与震荡之间,与水体、泥沙、岩缝发生真实的物理接触。《隐秘的入口》并未揭示明确的终点,而是通过装置的持续勘探行为,构建出一种缓慢而开放的接近状态——借由听觉的路径,感知被封闭结构背后的时间与物质。

在岸上,观众无需亲历水下景象,也可以通过分布于渠江步道沿线的声音系统,聆听来自水下的回响。这些声波既包含历史入口的神秘低鸣,也混杂着当代装置运行的技术噪音。在听觉维度中,水中回声成为时间的折痕,也成为一次尚未完成的进入。

该项目延续了装置艺术家最初邀请潜水员进行物理勘探的概念:“物理勘探以触觉丈量空间,声音勘探则以听觉绘制地图。”通过听觉作为感知介质,《隐秘的入口》邀请人们在不依赖视觉的前提下,触碰不可见之地的边界,于声音的褶皱中完成一次横跨现实与记忆、物质与想象的感官穿越。